一、宏观经济
1、国家主席习近平: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,认识、适应、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,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,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,加快塑造素质优良、总量充裕、结构优化、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,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。
2、统计局:10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,同比增长4.8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3%;1-10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423222亿元,同比增长3.4%;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.1%,同比下降0.2个百分点。
3、发改委: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、扩大支持范围的“两新”政策举措。将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。对于地方违背市场准入制度的情况,要发现一起,整改一起,通报一起,加快破解各类市场准入的“玻璃门”“旋转门”和“弹簧门”。
二、金融市场
1、证监会:发布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——市值管理》。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并购重组、股权激励、员工持股计划、现金分红、信息披露、股份回购等方式,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。明确禁止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为名实施违法违规行为。
2、21世纪经济报道:此前,证监会发布正式版“市值管理14条”,对比征求意见版与正式版发现,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变化整体以“松绑”为主。适度放宽长期破净公司估值提升计划等相关要求;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安排由“必做题”调整为“选做题”;增加上市公司股价异动处理的灵活性,对于上市公司市场表现明显偏离上市公司价值的,正式版去掉“依规发布股价异动公告”的要求,仅要求其审慎分析研判可能的原因。
3、财政部:1-10月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81亿元,同比下降1.3%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1465亿元,同比增长2.7%。证券交易印花税866亿元,同比下降46.4%。已将6万亿元债务限额下达各地,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,正在制定提前下达部分2025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工作方案。
4、证监会主席吴清:9月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,着力打通社保、保险、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、痛点,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。当然长期投资、短期投资都是欢迎的,但现在市场上更需要把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打通。
三、产业聚焦
1、人民日报:在一揽子增量政策作用下,市场活跃度快速回升、企业经营预期较快改善、内需潜力有效激发、工业服务业增速加快。中国经济正在爬坡过坎,吃劲的时候更需要稳住劲。当不得“疯牛”,要当“慢牛”。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、有效性,中国经济一定能稳扎稳打、行稳致远。
2、中国铁路:1月至10月,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1亿元,同比增长10.9%,投产铁路新线2274公里。目前,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万公里,其中高铁超4.6万公里,建成投用铁路客运车站超3300座,其中高铁车站超1300座。
3、住建部:截至11月13日,全国保交房已交付285万套。其中,74个省市保交房交付率已超八成,24个城市保交房交付率已超九成,6个城市保交房项目交付率已达100%。截至10月31日,“白名单”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。
4、统计局:1-10月,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309亿元,同比下降10.3%;房屋施工面积720660万平,同比下降12.4%;房屋新开工面积61227万平,下降22.6%;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77930万平,同比下降15.8%;新建商品房销售额76855亿元,下降20.9%;10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73057万平,同比增长12.7%。
四、国资动态
1、自然资源部: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。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大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力度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收回收购的土地原则上当年不再供应用于房地产开发。
2、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:搞好国有企业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“国之大者”,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,要推进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,推动国企进一步突出主业、聚焦实业,当好长期资本、耐心资本、战略资本。
3、证券时报:11月15日,今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完毕。地方政府启动新一轮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债券发行工作。专家称,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,为地方政府腾挪出资金空间和降低债务利息负担,也增加了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安全性。